基本内容山东省无棣第一中学始建于1953年,时称“山东省无棣中学”,其前身是“无棣速师”,位于无棣旧城十字街东,与旧文庙(现无棣镇中心小学)隔道相对,1954年新校建成后迁入现址(无棣县城西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无棣县建的第一所中学,当时设有4个初中班,有教职工31名,学生218名。 1958年“大跃进”时期,全县新建了多处中学,“无棣中学”正式命名为“山东省无棣第一中学”,并于同年增设2个高中班,发展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66年,该校有6个高中班,12个初中班,教职工54人。“文化大革命”中,学校的教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1967年和1968年没有招生,至1969年,学校才恢复招收初、高中新生,根据全国统一规定,学制由“三三制”改为“二二制”,至1981年又恢复为“三三制”。1971年初中部停办,学校称为高级中学。2007年无棣一中申报为省规范化学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有了较大发展。1978年确定为地区重点学校。大规模的校舍改造自1989年开始,1992年全面竣工并通过省政府的验收,实现了四达标。此次 校舍改造总投资550万元,兴建了实验楼 、办公楼、阶梯教室、学生餐厅、标准体育场、学生宿舍楼和教工宿舍楼等一系列教学、生活设施,为今后学校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1997年,被评定为滨州市规范化学校。在2002年普及实验教学工作中,学校总计投资近 180万元,购置了实验教学设施、设备。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科技活动室以及体育、音乐、美术器材室的 各类仪器、器械等都按国家级一类标准配齐配全, 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 2002年经县委、县府批准,学校再次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大规模的学校改建、扩建。目前,现代化综合教学大楼、大型学生餐厅、学生公寓、服务中心楼等工程业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校舍建筑面积已达到75000平方米,办学规模将扩大到80个教学班。今天的无棣一中已不但能满足本县学生学习的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市、县优秀高中生慕名来校就读。 学校拥有可容纳3600多名学生同时就餐的大型学生餐厅、别致漂亮的学生 公寓(配备储物橱、卫生间、阳台等)、功能齐全的学生服务中心(内含超市、卫生室、理发室、文印室、洗衣房、澡塘等),它们皆由有专业资质的物业公司经营和管理,加以学校膳食科、舍务科的监管督查,保证了全校师生食宿生活的高质量。学校还新建成1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设施齐备(按国家一类标准建有标准教室、美术室、书法室、心理咨询室、钢琴房、阅览室以及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电化教学室、计算机室、视听阅览室、电子软件资料室等十几类专用教室),全省一流。2004年,学校为全校一线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台电脑(投资55万元),建成了先进的交互式闭路双控系统和现代教育信息共享网络,将计算机终端引入每口教室和办公室,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学校已建设成省内一流的四大现代化教学系统: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卫星地面接收系统,校园网络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先进、配套的教学设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按校园整体规划,塑胶跑道、大型风雨操场、舞蹈房、练功房等工程将于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一中的“花园学校”工程可谓锦上添花,这里冬青夏绿,鸟语花香,环境宜人,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珠联璧合,是莘莘学子学习、成才的理想之地。现代化的办学设施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 校先后被市教育局命名为"市级规范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连年被市教育局授予"教学质量优秀奖"、"完成高考任务奖";被县委、县政府荣记"三等功",荣获"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地级文明单位"、"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60余项。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已为国家培养优秀高中毕业生22000人,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7263人。北大教授王启文、陕西日报总编邢建堂、香港祥龙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殿杰等都是我校培养出的优秀人才。近几年,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有张彬、马磊、杜金妹等多名学生先后考入清华、北大、人大等全国名校。
滨州 经验不限 本科 招7人
无棣第一中学滨州 经验不限 本科 招7人
无棣第一中学滨州 经验不限 本科 招3人
无棣第一中学滨州 经验不限 本科 招1人
无棣第一中学滨州 经验不限 本科 招1人
无棣第一中学滨州 经验不限 本科 招2人
无棣第一中学滨州 经验不限 研究生 招5人
无棣第一中学滨州 经验不限 本科 招10人
无棣第一中学滨州 经验不限 研究生 招5人
无棣第一中学